日本战争罪行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3年12月8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内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证。请在讨论页讨论问题所在及加以改善,若此条目仍有争议及准确度欠佳,会被提出存废讨论。
南京大屠杀
种族灭绝
议题
列表(英语:List of genocides)
历史
对青年的影响(英语:Effects of genocide on youth)
否认(英语:Genocide denial)
屠杀
强奸
煽动(英语:Incitement to genocide)
与 殖民主义(英语:Colonialism and genocide) / 战争(英语:War and genocide) 的关系
施暴者、受害者与旁观者(英语:Perpetrators, victims, and bystanders)
预防(英语:Genocide prevention)
心理学
政治承认(英语:Genocide recognition politics)
危险因子(英语:Risk factors for genocide) (十个阶段(英语:Ten stages of genocide))
种类 (消灭土著(英语:Genocide of Indigenous peoples)・灭绝文化・受功利主义驱使(英语:Utilitarian genocide))
研究(英语:Genocide studies) (大纲(英语:Outline of genocide studies)・参考书目(英语:Bibliography of genocide studies))
二十世纪前
印第安 (战争)
准噶尔
塔斯马尼亚
加州
切尔卡斯亚
加拿大
德属西南非
二十世纪早期
亚美尼亚
亚述
二战期间
日军罪行
纳粹罪行
罗姆人
波兰
苏联人口转移
沃里尼亚
冷战期间
孟加拉(达卡大学)
东帝汶 (印尼占领)
红色高棉 (自我屠杀)
库尔德 (伊库冲突(英语:Iraqi–Kurdish conflict))
伊萨克 (内战)
冷战结束至今
卢旺达
波斯尼亚
罗兴亚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布查)
加萨种族灭绝
相关条目
种族清洗
种族文化灭绝
共产主义政权下的大屠杀
反共大屠杀
新疆种族灭绝指控
顿巴斯种族灭绝指控
巴勒斯坦种族灭绝指控
以哈战争的哈玛斯(英语:Allegations of genocide in the 2023 Hamas-led attack on Israel)
分类查论编
在日本的军国主义时代,尤其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大日本帝国在许多亚太国家均犯下了战争罪行。这些事件中相当一部分被西方描述为“亚洲的犹太人大屠杀[注 1]”。[1][2]日军在19世纪后期亦曾犯下过一些战争罪行,但绝大部分战争犯罪和大屠杀均发生在昭和时代前期。
裕仁天皇领导下的日本陆海军曾犯下了无数战争罪行,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一些对历史上日本战争罪行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的估计范围从300[3]到 1400[4]万不等,这些死亡人数主要是由当时日本军队和政府直接实施或间接纵容的屠杀、虐待、人体实验、人为饥荒、奴役以及强迫劳动所造成的。[5][6][7][8][9][10]一些日本士兵在战后曾承认过犯下这些罪行[11]。日本的陆海军飞行战队的飞行员通常不被列为战犯,因为在二战之前或期间不曾有过具体明确的国际人道法以条文方式禁止不人道地非法进行空战。尽管如此,陆军飞行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亦曾参与了对敌国国民的化学和生物攻击,并在战争中屡次使用一些被日本更早以前签署的国际协定所禁止的杀伤性武器,其中包括海牙公约(1899年和 1907 年),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毒药或有毒武器”。[12][13]
自195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为该国的战争罪行道歉。日本外务省表示,日本承认其在二战期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苦难”,特别是在进入南京时,日本士兵杀死了大量非战斗人员并从事抢劫和强奸[14]。话虽如此,日本政府中的一些自民党成员,例如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都曾参拜过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此外,一些日本历史教科书仅对各种战争罪行提供了简要的提及[15],另有一些自民党党员否认了日军暴行,例如否认日本政府直接参与绑架妇女充当“慰安妇”。[16][17]
日本战争罪行列表[编辑]
下表包括日本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的战争暴行。
事件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罪行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
旅顺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最大的被屠杀数字达两万,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生还。
萧垅事件
1895年
台湾
日军为报复某亲王于台南被杀,于萧垅(今台南市佳里区)屠杀当地平民。2000人遇害。
云林大屠杀
1896年
台湾
日军占领台湾时,于云林对汉人反抗势力以及平民进行的大屠杀,6000人遇害。
西来庵事件
1915年
台湾
日军针对余清芳等反抗势力的后续追击与清乡,对起义的台湾人进行了有据可查的屠杀,很多地方被杀丁(单纯屠杀成年男性),有些地方则是不分男女老幼而杀庄,按户政资料与考证,8月3日起在楠西密枝庄杀害16人,竹围庄屠庄,男女老少皆死,死亡人数251人。玉井沙仔田庄焚庄,死亡人数82人。玉井国小万人堆旁斩首刑场,人数不详,芒仔芒庄死亡36人,内庄仔庄及木公庄屠村死亡119人,另有抗日份子数十人遭斩首收埋于当地庙宇,南庄、菁埔寮庄各为死亡114人及109人,北寮庄斩首45人,竹头崎庄死亡185人,岗仔林庄屠杀69人。牛埔灭村,甲仙埔四社寮地区为义军遭追击解散区域,四散许多遗骨,阿里关、檨仔坑坪顶等地皆有杀人埔,另新化四处杀人埔应为左镇、南化、玉井两百多居民遭杀戮地点。
济南惨案
1928年5月3日
济南
1928年5月3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日本方面借口革命军对城内的日本侨民进行抢劫、强奸、屠杀,而出动军队展开报复,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其中,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
雾社事件
1930年10月27日
台湾
原住民赛德克族领袖莫那鲁道率领部落勇士起义抗暴,突袭日本在雾社的小学运动会,击杀若干日本军警并夺取枪械。最后台湾总督府下令全面进攻雾社,执行大规模扫荡,并派遣飞机使用化武毒气等手段进行镇压,严重违反1899年海牙公约、1907年第二次海牙公约等规范作战手段,原住民死伤惨重。抗日原住民残部最后遭到其他与日本当局友好的敌对部落以“以番制番”战略剿灭,莫那鲁道自杀。
海兰江大血案
1931年10月-1933年2月
图们、延吉
日军和亲日自卫团在延吉县海兰抗日游击区屠杀革命者和无辜民众1700多人[18]
平顶山惨案
1932年9月16日
抚顺
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士兵200人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用6挺机枪集体屠杀村民3千多人,纵火焚毁全村八百多间房舍。
731部队
满洲
731部队早在日本占领满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中国、苏联和朝鲜战俘和百姓做活人生化物理试验,其中不乏儿童和婴儿。不含散播细菌和病毒造成的疾病暴发,仅各种残忍不人道的个体实验就造成中、俄、朝超过3000人死亡。
镇江屠城惨案
1937年12月8日
镇江
江苏镇江被侵华日军攻陷,日军屠杀当地民众上万人,焚毁房舍16700多间,奸淫当地妇女几千人。
南京大屠杀
1937年
南京
侵华日军占领南京,约30万人被屠杀,日本士兵以杀人作为比赛和乐趣,互相较量谁杀人多,孕妇被剖腹强行取出胎儿,许多民众被集体斩首、枪决、活埋、虐杀,亦或是绑到一起被机枪扫射、刺刀及武士刀乱砍,尸体还被汽油焚烧。约有2万女性遭到奸淫,甚至是多人轮奸、强迫乱伦,同时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三灶大屠杀
1938年
三灶岛
日军登陆珠海三灶岛,屠杀并俘虏数千名当地居民。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18日
重庆
中国政府在“南京大屠杀”后,将首都迁到重庆,日军展开对重庆的无差别空袭,出动飞机9513架次,空袭重庆及附近地区200余次,投放包括细菌弹在内的各类炸弹2.16万枚,炸死1.19万人,炸伤1.41万人,炸毁房屋1.76万幢
三光政策
1939年秋起
华北
日军为了对抗中国游击队,采取了一系列对平民及非武装人员“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
大同煤矿万人坑
集中在1940年-1942年
大同
日军推行“以战养战”和“以人换煤”的政策。期间日军残酷迫害大同矿工,如有病者、死者即抛入坑中。据统计,侵华日军自1937年占领大同以来,8年间掠夺煤矿达1400万吨,有6万余死难矿工被丢入万人坑。
潘家峪惨案
1941年1月25日
河北
日军对河北丰润潘家峪进行“扫荡”杀害村民1200余人。
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
1941年12月25日
香港
日军攻进圣士提反书院,并屠杀多人。
慰安妇
日本军队诱骗、强迫中国女性俘虏、殖民地(台湾、朝鲜)、占领区(中南半岛、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等)提供性服务,无辜妇女们经常要被当众强暴十多次至数十次,不少人因此死亡。部分个案因日本为了掩盖罪行被集体枪杀
潘家戴庄惨案
1942年12月5日
河北
侵华日军在河北滦县潘家戴庄屠杀无辜百姓1280多人,焚毁民舍1000多间。
厂窖惨案
1943年5月
湖南
湖南境内,畑俊六指挥手下屠杀3万余中国人,强奸当地妇女两千多人。
平阳惨案
1943年秋
河北
侵华日军4万余人在河北阜平县平阳村一带进行“扫荡”的87天中,用刀砍、活埋等手段残杀无辜村民700多人,甚至吃被杀者的人心、人肉。
浙江大扫荡
1942年夏秋
浙江
为报复浙江民众保护空袭东京后迫降在浙江的美军飞行员,屠杀25万浙江百姓。
肃清大屠杀
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
日军对新加坡华人的计划性屠杀。
巴丹死亡行军
菲律宾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驻军不敌日本后,吕宋岛上的美军皆沦为战俘,日军强迫美军战俘长途跋涉,并不给他们饮水与粮食,美军战俘死亡四万余人。
马尼拉大屠杀
菲律宾
麦克阿瑟在雷伊泰湾海战中战胜日本并夺回菲律宾,大势已去的日军在撤出吕宋岛时实施焦土政策,在马尼拉一带进行无差别杀戮,导致10万居民死亡。
泰缅铁路
缅甸
日军“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部队击溃英军后,下令英军战俘为日军修筑铁路。奥斯卡最佳影片《桂河大桥》故事即以此为背景。
台湾战俘营
台湾
金瓜石战俘营及其他台湾战俘营,虐打迫害战俘
拉包尔战俘营
拉包尔
虐打迫害战俘
山打根死亡行军
1942年
马来西亚
约有2500名在新加坡及马来亚被俘的英国、澳洲及纽西兰联军士兵(以澳洲士兵为主)被日军送往北婆罗洲山打根集中营。1945年3月至6月期间,日军强迫当时仅存的1900战俘以行军方式穿越热带雨林,迁往260公里外的内陆城市兰瑙,约有1400人死于途中。最后,抵达目的地的剩余战俘又在日军投降前被集体杀害。
父岛事件
1945年2月23日至3月25日
日本小笠原群岛父岛
驻守小笠原群岛父岛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先后杀害了八名关押于要塞中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战俘,并肢解、烹食了其中五人的肉。
九州大学活体解剖事件
1945年5月17日至6月2日
日本九州
8名美国陆军航空军战俘被送往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对这8名战俘进行残忍的活体解剖,8人均死亡。
二战之前[编辑]
一份西方报纸登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残害中国人的素描 [19]
日本摄影师龟井兹明(日语:亀井茲明)拍摄的旅顺大屠杀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的军事强权,并采取对外侵略政策。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对外战争是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在军事上发展迅速的日本,击败了中国的北洋水师,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进行四天三夜的旅顺大屠杀,超过二万人遇害,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尸体,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20][21]。最终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澎湖与辽东半岛(后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并且赔巨款两亿两白银。
1904年到1905年,日本与俄罗斯帝国因在满洲的利益而爆发日俄战争,日本最终获胜。这是亚洲军事强权首次击败一个欧洲大国。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宣布中立,但实际上两国战场却在中国国境内,日、俄两国都在战争时期肆意杀害被己方单方面认为是间谍的中国公民,激起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怒,著名作家鲁迅更指出他本人是由于看到日军残杀中国公民时国人的麻木感而弃医从文。1910年,日韩合并。
1927年,田中义一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并且主持了“东方会议”,目的在于讨论军事行动事宜。1929年,著名的《田中奏折》被披露,在这份呈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中国,还具体规划了侵华的基本战略。1931年9月18日,日本占领了满洲。该奏折被披露后引发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现代史家多认为该奏折系伪造。
日本无限制对外扩张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强烈抵抗。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绅士丘逢甲就上书朝廷表示不满,台北民众鸣锣罢市,最后自组军队,成立台湾民主国以反抗。日本最后派出军队平定乱事,获得台湾控制权。
在朝鲜半岛,反日情绪同样高涨。1905年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次年日本就在朝鲜设“总监府”,伊藤博文任首任统监,结果全朝鲜都爆发了激烈的抗日运动。1907年,高宗派人秘密参加海牙世界和平会议,请求西方国家帮助朝鲜恢复独立,但结果却是皇帝被日本逼迫退位、以及日本更高压的统治。1909年3月26日,朝鲜人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暗杀了伊藤博文,不久朝鲜亲日派总理李完用也被刺受伤。1919年3月1日爆发了三一运动,京城市民和学生在塔洞公园宣读了《独立宣言》及举行了示威游行,遭到日本方面的武力镇压、柳宽顺等人被杀,而整个事件的余波一直到1920年才完全平息下来。三十年代起,李红光、崔庸健、金日成等共产党人又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边境地区活动,试图用武力抗击日本。此外还有祖国光复会、祖国解放团等多个抗日团体,在上海又设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1928年5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时,日本方面借口革命军对城内的日本侨民进行“抢劫”,而出动军队展开报复,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史称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其中,中国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并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并于5月11日攻占济南。直至次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济案协定》之后,日军才退出济南。
二战中[编辑]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强硬将中国平民押进坑中准备集体活埋。
日军在中国的大屠杀[编辑]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惨剧,发生在1937年12月。时为中国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陆军在围攻当时中国首都南京数个月之后终于攻破,日军在城内大量屠杀中国平民约三十万。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当年日本本土的报纸有报导,当中包括两位军官在城内进行的杀人比赛游戏,这些第一手的战争记录现时还存放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内。南京大屠杀之前,日军在上海、苏州、嘉兴、杭州、绍兴、无锡、常州等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屠杀平民活动。
南京大屠杀之外,日军还曾在中国其他地方进行多次规模或大或小的屠杀。在中国许多县市的历史上,都有二战期间遭日军屠杀的记录。比较著名的有抚顺平顶山屠杀等。
日本在中国北方实施了“三光政策”。
重庆大轰炸[编辑]
主条目:重庆大轰炸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38年底西迁陪都重庆之后,倚靠四川以及长江中游的资源与天险优势与日军进行僵持;为了有效打击重庆政府的作战意志,因此日军选择对当时中国政府首都重庆进行战略轰炸意图逼迫中国政府投降,但是在科技条件无法配合下日军的战略轰炸成效有限,重庆的主要设施也未因此受到致命毁损,只是很多民居因被炸毁,有不少无辜市民也因走避不及而毙命。据不完全统计,在1938年至1943年间约1万多重庆居民死于轰炸。
注释[编辑]
^ 如英语“Asian Holocaust”。“Holocaust”是燔祭,后用来指代纳粹大屠杀。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 Blumenthal, Ralph. The World: Revisiting World War II Atrocities; Comparing the Unspeakable to the Unthinkable. The New York Times. 7 March 1999 [26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1).
^ Kang, K. Connie. Breaking Silence : Exhibit on 'Forgotten Holocaust' Focuses on Japanese War Crimes. Los Angeles Times. 4 August 1995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 Rummell, Statistics. Hawaii.edu. [21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3).
^ Sterling and Peggy Seagrave: Gold Warriors. [15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June 2008).
^ Japanese War Criminals World War Two. The National Archives (U.K.).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 Japanese War Crimes. The National Archives (U.S.). 15 August 2016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 Pacific Theater Document Archive. War Crimes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July 2009).
^ Kafala, Tarik. What is a war crime?. BBC News. 21 October 2009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 Bibliography: War Crimes. 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21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ugust 2019).
^ Gruhl, Werner. Imperial Japan's World War Two: 1931–1945.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85. ISBN 978-0-7658-0352-8.
^ Tabuchi, Hiroko. Japan's Abe: No Proof of WWII Sex Slaves.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1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 Japan bombed China with plague-fleas. BBC News. 25 January 2001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3).
^ Keiichi, Tsuneishi. Unit 731 and the Japanese Imperial Army's Biological Warfare Program. Japan Focus.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7).
^ Q8: What is the view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on the incident known as the "Nanjing Massacre"?. Foreign Policy Q&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 Kasahara, Tokushi. Reconciling Narratives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Textbooks (PDF). Tsuru Bunka University.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31).
^ Tabuchi, Hiroko. Japan's Abe: No Proof of WWII Sex Slaves.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1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 Japan's Abe Denies Proof of World War II Sex Slaves. New York Times. 1 March 2007 [1 March 2007].
^ 高勇主编. 《延边革命老区》.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15: 706. ISBN 978-7-5449-3977-5.
^ Trumbull White. The War in the East: Japan, China, and Corea.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War. P. W. Ziegler & Company. 1895年: 583页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 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 环球网. 201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 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 m.sohu.com.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来源[编辑]
书籍
Gold, Hal. Unit 731 Testimony, Charles E Tuttle Co., 1996. ISBN 4-900737-39-9
Williams, Peter. Unit 731: Japan's Secret Biological Warfare in World War II, Free Press, 1989. ISBN 0-02-935301-7
Harris, Sheldon H. Factories of Death: 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 1932-45 and the American Cover-Up, Routledge, 1994. ISBN 0-415-09105-5 ISBN 0-415-93214-9
Endicott, Stephen and Edward Hagerm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iological Warfare: Secrets from the Early Cold War and Kore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253-33472-1
Handelman, Stephen and Ken Alibek. Biohazard: The Chilling True Story of the Largest Covert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 in the World--Told from Inside by the Man Who Ran It, Random House, 1999. ISBN 0-375-50231-9 ISBN 0-385-33496-6
Harris, Robert and Jeremy Paxman. A Higher Form of Killing : The Secret History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 Random House, 2002. ISBN 0-8129-6653-8
Barnaby, Wendy. The Plague Makers: The Secret World of Biological Warfare, Frog Ltd, 1999. ISBN 1-883319-85-4 ISBN 0-7567-5698-7 ISBN 0-8264-1258-0 ISBN 0-8264-1415-X
参见[编辑]
美国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掩盖
731部队
约翰·威廉·鲍威尔
日本文化
日本军国主义
德国战争罪行
意大利战争罪行
苏联战争罪行
美国战争罪行
日本右翼团体
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肃清大屠杀
马尼拉大屠杀
外部链接[编辑]
日本主题
军事主题
法律主题
死亡主题
灾害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历史主题
“日本生物武器计划的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美国科学家联盟(FAS)” 2000年4月16日
Green, Shane. “731部队的亚洲奥斯维辛集中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2002年8月29日《时代报》
“纳粹战争罪行和日本帝国政府档案跨部门工作组(IW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局(NARA)”
日本过去犯下的罪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卫报》
"日本大屠杀的受害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第二次世界大战
概览
战役
战斗(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battles)
军事行动(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military operations)
领袖
同盟国
轴心国
指挥官
伤亡
会议
简介主题
空战
闪电战
军衔
后勤区
密码学
宣战(英语:Declarations of war during World War II)
外交
流亡政府(英语:List of governments in exile during World War II)
大后方
澳大利亚(英语:Australian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英国(英语:United Kingdom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美国(英语:United States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太平洋群岛(英语:Pacific Islands 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I)
《租借法案》
曼哈顿计划
英国贡献
军事勋章
军事装备
军事产业(英语:Military produc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海军(英语: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纳粹劫掠
反对(英语:Opposition to World War II)
科技(英语:Technology during World War II)
同盟国合作(英语:Allie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桑葚港
总体战
战略轰炸
追击战略争议
傀儡政权(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puppet states)
女性(英语:Women in World War II)
艺术(英语:Art and World War II)
音乐(英语:Music in World War II)
战区(英语:List of theaters and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亚洲及太平洋
中国
东南亚
太平洋
太平洋中北部
太平洋西南部
印度洋(英语:Indian Ocean in World War II)
欧洲
西方
东方
地中海、中东及非洲
非洲北部
非洲东部
义大利
非洲西部(英语:French West Africa in World War II)
大西洋
时间轴(英语:Timeline of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美洲
影响
第二次国共内战
台湾海峡两岸分治
朝鲜战争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希腊内战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冷战
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
奥得河—尼斯河线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
苏联军事占领(英语:Military occupations by the Soviet Union)
波罗的海国家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Romania)
去殖民化
驱逐德意志人
严责行动
奥索维亚金行动(英语:Operation Osoaviakhim)
回纹针行动
马歇尔计划
联合国
战争罪行(英语:War crimes in World War II)
同盟国
苏联
英国(英语:British war crimes)
美国
轴心国
克罗埃西亚
迫害塞尔维亚人
犹太人大屠杀
德国
德意志国防军(英语:War crimes of the Wehrmacht)
强迫劳动
犹太人大屠杀
审判
义大利
日本
南京大屠杀
肃清大屠杀
马尼拉大屠杀
731部队
审判
性暴力
德国军用妓院
德国集中营妓院
同盟国占领区强奸
法国(英语:Rape during the liberation of France)
德国
日本(英语:Rape during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波兰(英语:Rape during the Soviet occupation of Poland)
塞尔维亚(英语:Rape during the liberation of Serbia)
慰安妇
Marocchinate(英语:Marocchinate)
参与者同盟国
澳大利亚
比利时
巴西(英语:Brazil in World War II)
保加利亚(英语:Bulgaria during World War II)(1944年9月以后)
加拿大(英语:Canada in World War II)
中国
古巴(英语:Cuba during World War II)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衣索比亚
芬兰(1944年9月以后)
法国
自由法国
希腊
印度(英语:India in World War II)
义大利(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Italy during World War II)(1943年9月以后)
意大利联合交战陆军
卢森堡(英语:Luxembourg in World War II)
荷兰
军事史(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纽西兰(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New Zea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纽芬兰(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Newfound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挪威
菲律宾
波兰(英语:History of Poland (1939–1945))
南罗德西亚(英语:Southern Rhodesia in World War II)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 in World War II)(1944年8月以后)
狮子山(英语:Sierra Leone in World War II)
南非(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during World War II)
苏联(英语:Soviet Union in World War II)
史瓦济兰(英语:Eswatini in World War II)
英国(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World War II)
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 in World War II)
美国(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World War II)
南斯拉夫
轴心国
阿尔巴尼亚(英语:World War II in Albania)
义大利占领
德国占领
保加利亚(英语:Bulgaria during World War II)(1944年9月以前)
中国
汪精卫国民政府
克罗埃西亚
芬兰(1944年9月以前)
法国
维希法国
法属印度支那(英语:French Indochina in World War II)
法属西非(英语:French West Africa in World War II)
纳粹德国
匈牙利
印度
印度国民军
伊拉克
义大利(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Italy during World War II)(1943年9月以前)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日本
满洲国
菲律宾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 in World War II)(1944年8月以前)
暹罗
斯洛伐克
中立国(英语:Neutral powers during World War II)
爱尔兰(英语:Irish neutrality during World War II)
葡萄牙(英语:Portugal during World War II)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梵蒂冈
抵抗运动
奥地利
比利时(英语:Belgian Resistance)
保加利亚(英语:Bulgarian resistance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中国
东北抗日联军
捷克
丹麦(英语:Danish resistance movement)
爱沙尼亚
衣索比亚(英语:Arbegnoch)
法国
德国
希腊
义大利
韩国
韩国光复军
朝鲜义勇军
拉脱维亚(英语:Latvian anti-Nazi resistance movement 1941–1945)
立陶宛(英语:Resistance in Lithuania during World War II)
卢森堡(英语:Luxembourg Resistance)
马来亚
荷兰(英语:Dutch resistance)
挪威(英语:Norwegian resistance movement)
菲律宾(英语:Philippin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波兰(英语:Polish resistance movement in World War II)
罗马尼亚
泰国
斯洛伐克
乌克兰
越南
越南国民党
越南独立同盟会
南斯拉夫
战俘
芬兰籍苏联战俘
德国籍战俘
苏联(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Soviet Union)
亚塞拜然(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Azerbaijan)
美国(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英国(英语:German prisoners of war in the United Kingdom)
义大利籍苏联战俘
日本籍战俘(英语: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in World War II)
苏联
波兰籍苏联战俘(英语:Polish prisoners-of-war in the Soviet Union after 1939)
苏联籍战俘
德国
芬兰(英语:Soviet prisoners of war in Finland)
罗马尼亚籍苏联战俘
时间轴前奏
非洲(英语:Abyssinia Crisis)
第二次义大利衣索比亚战争
亚洲
中国抗日战争
诺门罕战役
欧洲
莱茵兰再军事化
德奥合并
慕尼黑协定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义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希姆莱行动
1939年
波兰战役
假战
桂南会战
冬季战争
大西洋海战
第一次长沙战役
冬季攻势
1940年
德国入侵丹麦
挪威战役
德国入侵卢森堡
荷兰战役
比利时战役
法国战役
枣宜会战
不列颠战役
西部沙漠战役
义大利入侵英属索马利兰(英语:Italian invasion of British Somaliland)
百团大战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
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希意战争
罗盘行动
1941年
豫南会战
中条山会战
东非战役
南斯拉夫战役
上高会战
希腊战役
克里特岛战役
英国伊拉克战争
巴巴罗萨行动
夏季战争(英语:Summer War)
继续战争
银狐作战
立陶宛六月起义
叙利亚-黎巴嫩战场
基辅战役
英苏入侵伊朗
列宁格勒围城战
高尔基轰炸(英语:Bombing of Gorky in World War II)
莫斯科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珍珠港事件
香港保卫战
菲律宾战役
第二次长沙战役
马来亚战役
北婆罗洲战役(英语:Battle of Borneo (1941–1942))
希腊大饥荒
1942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2))
日本入侵缅甸
第三次长沙会战
爪哇海海战
帝汶战役
珊瑚海海战
加扎拉战役
荷兰港战役
日军占领阿图岛
日军占领基斯卡岛
浙赣战役
中途岛海战
热泽夫战役
蓝色方案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新加坡战役
圣纳泽尔战役
迪耶普战役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火炬行动
中国河南饥荒
1943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3))
突尼西亚战役
鄂西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斯摩棱斯克战役
索罗门群岛战役
阿图岛战役
西西里岛战役
茅舍行动
下第聂伯河攻势
义大利投降
《卡西比尔停战协定》
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战役
缅甸战役
滇西缅北战役
常德会战
孟加拉饥荒
1944年(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4))
卡西诺山战役
鹅卵石行动
纳尔瓦战役
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
豫湘桂会战
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
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役
巴格拉基昂行动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
坦能堡防线战役
华沙起义
第二次雅西-奇西瑙攻势
贝尔格勒攻势
解放巴黎
龙骑兵行动
哥德防线
市场花园行动
塔林攻势
十字弓行动
联合轰炸机攻势(英语:Combined Bomber Offensive)
拉普兰战争
菲律宾战役
雷伊泰湾海战
斯雷姆防线(英语:Syrmian Front)
布达佩斯攻势
布达佩斯围城战
缅甸战役(英语:Burma campaign (1944–1945))
突出部之役
地板行动
荷兰饥荒(英语:Dutch famine of 1944–1945)
1945年以后(英语:Timeline of World War II (1945–1991))
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
马尼拉战役
硫磺岛战役
草裙舞计划
中欧会战
冲绳岛战役
桂柳反攻作战
湘西会战
葡萄弹行动
柏林战役
布拉格攻势
德国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婆罗洲战役
台北大空袭
同盟国海军对日炮击
八月风暴行动
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库页岛战役
千岛群岛登陆行动
占守岛战役
越南饥荒
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书》
分类
主题
查论编中国抗日战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指挥者
蒋中正
何应钦
程潜
白崇禧
阎锡山
冯玉祥
李宗仁
陈绍宽
李济深
唐生智
宋哲元
熊式辉
卫立煌
万福麟
顾祝同
陈诚
张发奎
朱绍良
蒋鼎文
汤恩伯
薛岳
张灵甫
胡琏
李品仙
刘峙
余汉谋
孙连仲
傅作义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史迪威
魏德迈
陈纳德
军队
国民革命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苏联航空志愿队
飞虎队
中国敌后游击队
中国远征军
韩国光复军
中华民国中国共产党指挥者
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
周恩来
潘汉年
王稼祥
刘少奇
陈毅
叶挺
项英
张云逸
军队
东北抗日联军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敌后游击队
朝鲜义勇军
大日本帝国及其傀儡政权指挥者
昭和天皇
近卫文麿
东条英机
杉山元
南次郎
寺内寿一
松井石根
冈村宁次
梅津美治郎
畑俊六
阿南惟几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德王
李守信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梁鸿志
温宗尧
陈群
汪精卫政权
汪精卫
陈公博
周佛海
齐燮元
满洲国
溥仪
张景惠
张海鹏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殷汝耕
华北临时政府
王克敏
王揖唐
军队
关东军
支那派遣军
北支那方面军
中支那方面军
南支那方面军
支那驻屯军
台湾军
上海派遣军
支那方面舰队
满洲国军
华北治安军
和平建国军
蒙疆军
驻蒙军
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
东北抗战
黑龙江战役
江桥抗战
锦州轰炸
锦州行动
辽宁战役
哈尔滨保卫战
一·二八事变
长城战役
热河战役
绥远抗战
背景组织与意识形态
宁汉分裂
统一战线
牺牲救国同盟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日本法西斯主义
黑龙会
个别事件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原大战
中东路事件
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五三惨案
万宝山事件
中村事件
皇姑屯事件
西安事变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7–1939年
七七事变
廊坊事件
广安门事件
平津作战
通州事件
平绥铁路沿线作战
南口战役
张家口战斗
大同战斗
集宁战斗
淞沪会战
轰炸上海
江阴海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
高校内迁
长沙临大
西南联大
西北联大
中央大学西迁
国立武汉大学西迁
国立中山大学西迁
平汉路北段作战
津浦路北段作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
忻口会战
娘子关战役
太原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雨花台战役
南京大轰炸
西安大轰炸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花园口决堤事件
松山空袭
兰封会战
人道远征
厦门战役
重庆大轰炸
重庆隧道惨案
武汉会战
万家岭战役
德安战斗
广州战役
琼崖战斗
南昌会战
修水会战
随枣会战
潮汕战斗
第一次长沙战役
文夕大火
桂南会战
昆仑关战役
冬季攻势
晋西事变
包头战役
绥西战役
五原战役
翁英作战
1940–1942年
枣宜会战
百团大战
黄桥战役
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1940年浙江细菌战
宁波细菌战
江南作战
鄂中会战
皖南事变
豫南会战
湖北西部行动
上高会战
中条山会战
江北作战
福州战役
第二次长沙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
滇缅路战役
奥敦之战
同古战役
仁安羌之战
冀中五一战役
浙赣战役
入侵重庆
1943–1945年
江北歼灭作战
鄂西会战
石牌保卫战
滇西缅北战役
密支那战役
松山战役
腾冲战役
龙陵战役
瓦鲁班战役
福州战役
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
豫中会战
长衡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
衡阳战役
桂柳会战
独山战役
汉口大空袭
湘粤赣战役
豫西鄂北会战
湘西会战
桂柳反攻作战
伊宁事变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苏日战争
日本投降
终战诏书
中日和约
其他
中德关系
德国军事顾问团
陶德曼调停
近卫声明
汪日密约
高陶事件
反军演说
租借法案
驼峰航线
同盟国中国战区
中缅印战区
日军战争罪行
南京大屠杀
大同煤矿万人坑
阜新万人坑
731部队
三光政策
化学武器
细菌战
空战
中日关系
中国通
开罗会议
张鼓峰事件
诺门罕战役
苏日战争
战后影响
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
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伯力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
以德报怨
山西残留日本军队
国共内战
抗战主力之争
外蒙古独立
中国反日情绪
反中
日本侨民遣返
东北日本侨俘遣返
遗华日侨
自虐史观
抵制日货
靖国神社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台湾问题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
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毛泽东感谢日本争议
相关列表:人物
牺牲者
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战区
战役
战斗
战果
战争罪行
纪念建筑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日本道歉发言
查论编 大日本帝国思想・政策方针
尊王攘夷(尊王论(日语:尊王論)和攘夷论(日语:攘夷論))
国体(日语:国体)
国家神道(神佛分离)
国粹主义
日本主义(日语:日本主義)
文明开化
脱亚入欧
八纮一宇
南进论
南方作战
北进论
亚细亚主义
东亚新秩序
基本国策要纲(日语:基本国策要綱)
国体之本义(日语:国体の本義)
臣民之道(日语:臣民の道)
神州不灭
天皇帝国天皇
明治天皇
大正天皇
昭和天皇
宪法上的角色
国家元首 - 天皇大权 - 大命降下(日语:大命降下)
谘询机构
元老
内大臣府
枢密院
重臣会议
御前会议
象徴
日章旗
旭日旗
国徽(菊花纹章 - 桐纹)
玺印
御玺
国玺
《君之代》
政治
藩阀
《大日本帝国宪法》
《五条御誓文》
《教育敕语》
大政翼赞会
国体(日语:国体)
国民精神总动员
《治安维持法》
《战时教育令》
《战时行政特例法》
特别高等警察
邻组
大东亚会议
大东亚共荣圈
身分
四民平等
臣民
皇族
华族和朝鲜贵族
士族
卒族(日语:卒族)
平民(新平民)
非国民
部落民
非人
秽多
家船
政府政权
太政官(三职 → 二官六省 → 三院:正院、太政大臣和参议) → 征夷大将军 → 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
行政(省厅)
宫内省
递信省和铁道省 → 运输通信省 → 运输省和递信院(日语:逓信省)
外务省
大藏省
刑部省 → 司法省(日语:司法省)
文部省
兵部省 → 陆军省和海军省
民部省 → 内务省
工部省 → 农商务省 → 农林省和商工省(日语:商工省) → 农商省
神祇省(日语:神祇省) → 教部省(日语:教部省)
拓殖务省‧拓务省
企画院(日语:企画院)
厚生省
兴亚院
情报局(日语:情報局)
大东亚省
军需省
立法(帝国议会)
集议院(日语:集議院) → 左院 → 元老院 → 贵族院 - 众议院
司法(裁判所)
大审院 - 控诉院(日语:控訴院) - 地方裁判所(民事地方裁判所(日语:民事地方裁判所)和刑事地方裁判所(日语:刑事地方裁判所)) - 区裁判所(日语:区裁判所)
地方法院(日语:地方法院)
高等法院(日语:高等法院)
其他
弹正台、右院
军事日本军
大本营
参谋本部
军令部
《军人敕谕》
《战阵训(日语:戦陣訓)》
日本核研究
神风特攻队
日军战争罪行
军事参议院
大日本帝国陆军
陆军三长官
陆军飞行战队
铁道联队(日语:鉄道連隊)
近卫师团
皇道派
统制派
残留日本兵
宪兵
大日本帝国海军
海军航空队
海军陆战队
舰队派(日语:艦隊派)
条约派(日语:条約派)
历史明治时代
明治维新
明治改元之诏
戊辰战争
日清修好条规
岩仓使节团
版籍奉还
废藩置县
地租改正
明治六年政变
自由民权运动
废刀令
日朝修好条规
台湾出兵
桦太千岛交换条约
日朝修好条约
西南战争
琉球处分
天津条约
大津事件
第一次中日战争
广岛大本营(日语:広島大本営)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
乙未战争
义和团之乱
日英同盟
日俄战争
朴茨茅斯条约
日比谷纵火事件
第二次日韩协约
日韩并合
大正时代
大正政变
大正浪漫
大正民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米骚动
日本干涉西伯利亚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宇垣裁军
《种族平等议案》
《普通选举法(日语:普通選挙法)》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海军条约》
关东大地震
满蒙问题
昭和时代
昭和摩登
昭和金融恐慌
济南惨案
经济大萧条
《伦敦海军条约》
五一五事件
二二六事件
昭和维新
满洲事变
第一次上海事变
苏日边界冲突
大政翼赞会
《防共协定》
第二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上海事变)
《日德义三国同盟条约》
《日苏中立条约》
太平洋战争和大东亚战争
松代大本营(日语:松代大本営跡)
大东亚会议
东京大轰炸
冲绳岛战役
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苏联参战
日本投降
《波茨坦宣言》
《玉音放送》
同盟国占领下的日本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臣籍降下
《和平宪法》 → 日本国
宗教律法、制度及思想
《现人神》
《敕祭社》
《国家神道》
《大教宣布(日语:大教宣布)》
《祭政一致》
《近代社格制》
《神道指令》
神社(宫)
伊势神宫
东京大神宫
橿原神宫
明治神宫
靖国神社
护国神社
凑川神社
台湾神宫
台南神社
朝鲜神宫
关东神宫
南洋神社
桦太神社(英语:樺太神社)
机构
神祇省(日语:神祇省) → 教部省(日语:教部省) → 社寺局(日语:社寺局)
大教院 → 神道事务局(日语:神道事務局)
神社局 → 神祇院(日语:神祇院)
日本大学皇道学院(日语:日本大学皇道学院)
全国神职会(日语:全国神職会)
皇典讲究所(日语:皇典講究所)
经济
日本经济史
富国强兵
经济新体制确立要纲(日语:経済新体制確立要綱)(统制经济)
文教法令、方针
《教育令(日语:教育令)》 → 《战时教育令》
《台湾教育令》
《朝鲜教育令》
《大学令(日语:大学令)》
《帝国大学令(日语:帝国大学令)》
《专门学校令(日语:専門学校令)》
《师范学校令(日语:師範学校令)》
《高等学校令(日语:高等学校令)》 → 《高等中学校令(日语:高等中学校令)》(未实施)
《中学校令(日语:中学校令)》、《实业学校令(日语:實業学校令)》、《高等女学校令(日语:高等女学校令)》 → 《中等学校令(日语:中等学校令)》
《小学校令》 → 《国民学校令》
内鲜一体
日台共学制度
皇民化运动
学术机构
帝国图书馆(日语:帝国図書館)
帝国学士院
帝国美术院
高等教育(日语:旧制高等教育機関)
官立大学
帝国大学
大学(日语:旧制大学)
商科大学
工科大学
医科大学
文理科大学
大学预科
师范学校
高等师范学校(日语:高等師範学校)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日语:女子高等師範学校)
专门学校
女子专门学校(日语:旧制女子専門学校)
医学专门学校(日语:旧制医学専門学校)
齿科医学专门学校(日语:旧制歯科医学専門学校)
药学专门学校(日语:旧制薬学専門学)
外事専门学校(日语:外国語学校 (旧制))
艺术专门学校(日语:芸術系旧制専門学校)
宗教专门学校(日语:宗教系旧制専門学校)
高等学校
高等中学校(日语:高等中学校)
高等商业学校(日语:高等商業学校)
高等工业学校(日语:高等工業学校)
高等农林学校(日语:高等農林学校)
高等商船学校(日语:高等商船学校)
中等教育(日语:旧制中等教育学校)
中学校
高等女学校
实业学校
实业补习学校
初等教育(日语:旧制小学校)
小学校(日语:旧制小学校)
寻常小学校
高等小学校
寻常高等小学校
台湾小学校
公学校
国语传习所
蕃人公学校
蕃童教育所
国民学校
领域依共通法(日语:共通法)之领土分类
内地
其他1(外地2)
外地1
南桦太3属:桦太民政署(日语:樺太民政署) → 桦太厅
台湾属:台湾总督府
朝鲜属:朝鲜总督府
关东州租:关东都督府 → 关东厅(日语:関東庁) → 关东局 - 关东州厅(日语:関東州庁)
南洋群岛托:临时南洋群岛防备队(日语:臨時南洋群島防備隊)民政署 → 南洋厅
大东亚共荣圈(附庸国)
满洲国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和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泰国(进驻(日语:日本軍進駐下のタイ))
缅甸国
菲律宾共和国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太平洋战争时期占领区
法属印度支那(入侵 →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英语:French Indochina in World War II) - 柬埔寨 - 寮国 - 越南帝国)
大宫岛(占领(日语:日本軍によるグアムの占領))
香港(占领)
大鸟岛(占领)
菲律宾(占领(日语:日本占領時期のフィリピン))
缅甸(占领(日语:日本占領時期のビルマ))
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占领(日语:日本軍によるアンダマン・ニコバル諸島の占領))
圣诞岛(占领(日语:日本軍のクリスマス島占領))
热田岛(占领)
鸣神岛(占领)
诺鲁(占领(日语:日本占領時期のナウル))
马来亚(占领)
婆罗洲(砂拉越、汶莱、北婆罗洲、纳闽)(占领)
昭南岛(占领)
东印度群岛(占领)
新几内亚岛(占领)
索罗门群岛(占领)
相关设施
鹿鸣馆
游就馆
1:包含属地、租借地和国际联盟托管地。
2:“外地”之概念出于《共通法(日语:共通法)》第一条“于本法称地域,谓内地、朝鲜、台湾,又关东州。前项之内地,包含桦太”。
3:根据《敕令第124号关于桦太之郡町村编制件》编入为外地,直到1942年才因画归日本内务省管辖且适用国内法从而成为内地。